栏目导航

新闻中心

回乡见闻——家香

【发布时间: 2018-03-01 20:18:13 作者:寇正兴 浏览次数: 次】
    今年春节,恰逢我们二值轮休,我终于有机会回老家山城镇安陪父母过春节了,这是我到陕北清水川工作以来第一次回家过春节,屈指算来已有十多年了。带着回家过年的激动,兴奋、喜悦,下了夜班顾不上休息,便三五成群,搭伙结伴,踏上了回家的路。在车上,边打盹,边回味着儿时老家的年味。
     我的家乡镇安,位于秦岭山南麓,距离西安有一百多公里。驱车沿西康高速一路向南前行,出了市区,一座座大山映入眼帘,进出幽幽暗暗的涵洞,穿越亚洲最长的隧道,匆匆瞟一眼柞水溶洞的外景,便到达了家乡境地。下高速转县道,一股山中独有的清新空气沁人心脾,一道道水湾呈现眼前,一行行树木参天耸立,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红红火火的年货,一路上浓浓的年味,扑鼻而来。
     到了家的楼下,年迈的父母和顽皮的侄子早已在等候,一路的车马劳顿,在他们的暖暖的亲情,浓浓的年味中烟消云散。
     除夕上坟祭祖是镇安人的习俗,也是我们漂泊在外游子回乡的必修课,也是中华民族不忘根本,不忘初心的文化传承。早餐过后,我和四弟,侄子带上香纸,去乡下祭祖。到了乡下,在当地亲戚的引领下,沿着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步行上山,边走边欣赏山村的风景,边和亲戚交谈,他说:现在国家政策好,百姓税负少,打工创业收入都不错;村上大部分人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了煤气、天然气、电暖气,告别了低矮土坯房,蜂窝煤、柴火灶时代,也能经常洗上热水澡。一边抽烟一边交谈的他,脸上时不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跨沟坎,翻山梁,一路披薪斩棘,原本几十分钟的路程,步行了一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常年上运行的身体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摆上供品和香炉,在坟前的空地上用石头围了圆圈当纸盆,焚烧纸钱,祈求先祖,保佑全家老少平安,来年万事如意。祭祖结束已是除夕傍晚,城里城外各家各户争相贴出大红的春联,在大门口和楼房的阳台挂上大红灯笼,迎接新年。
说到过年,镇安人的重视程度和筹备规模堪称首屈一指。往年刚入腊月,就开始准备酿酒、杀猪、做豆腐、熏腊肉、豆腐干、酱豆、干果等种类齐全的各式美味。男人们忙着杀猪宰鸡、收拾劈柴和院落;女人们白天拆被子、洗衣裳,夜晚飞针走线,为家人赶做新衣新鞋;一年的辛苦,亲人的爱全都蕴含在这浓浓的年味儿中,虽苦累但也乐在其中。如今,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代替了手工制作,不用那么忙那么累了,更不用那么早准备了。杀猪宰鸡羊都由屠宰场集中操作,新衣新鞋都买成品。过节所需食品,早已充实了县城的各大超市,便利店,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既新鲜、卫生,又方便、安全。
    热情好客,礼尚往来是镇安文化传统;数十家人聚在一起年夜饭,吃磨盘会,走亲串友拜年是镇安习俗。本着吃好喝好玩好的初心,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摒弃不良的酒文化。住了数日,参加了多次宴会,劝酒,灌酒,铺张浪费等现象少有发生。往年大家聚完餐,聚在一起打麻将,玩纸牌,劳命伤财。而如今大家一起看电影、游公园、拍全家福,既强健身体,又陶冶情操。
    安全责任,社会环保等新理念新气象渐入百姓家。 一家人吃过团圆饭,围坐一起看春晚、发祝福、抢红包、守岁、等待零点的钟声;暖意融融,缓缓诉说着一年的工作学习,酝酿着来年的计划,相互祝愿、相互慰勉,其乐融融。 零点的钟声,辞旧迎新的倒计时声,零星的爆竹声,声声入耳,清晰可辨。往年每到此时,爆竹声大作,震耳发聩,电视机音量开到最大,也听不清电视节目的声音,只能读唇语,而今电视音量开了一半,都害怕吵到了邻居。今年燃放爆竹的人明显少了。
    我无比怀念这种充满亲情的家乡年味儿。在城里,每天忙忙碌碌地穿梭在都市和楼宇之间,人人都戴着面具,远离了自然,生活渐渐地失去了原本的色彩。而在家乡,忙碌一年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归来,吃一顿充满亲情、尽享天伦的年夜饭,高兴的那样淳朴,快乐的那么自然。家乡的年味儿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气氛,是做梦都十分甜蜜的一种浓浓的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