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陕北,寒气已悄然降临,清水川能源公司#4机组A级检修的“战役”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从汽轮机缸体的精密拆装到发电机转子的平稳起吊回装,从电动给水泵组的深度检修到凝结水泵组的性能优化,每一个关键环节的背后,都有一个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他就是检修维护部汽化专业主任工程师赵利军。

今年45岁的赵利军,在能源行业已深耕二十余载。此次#4机组A级检修,是公司年度重点工作,涉及多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核心检修任务,赵利军主动扛起“技术把关人”的重担,从大修方案编制到现场作业指导,从质量验收把关到技术难题破解,他始终坚守在检修一线,用专业与责任为机组安全高效检修筑牢“技术防线”。
以“严”立标,做大修质量的“守门人”
“检修工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每一个数据、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得起检验。”这是赵利军二十多年来始终坚守的工作准则。#4机组汽轮机大修是此次检修的“重头戏”,其中汽轮机通流部分的间隙调整直接关系到机组大修后的发电效率。为了确保调整精度达到设计标准,赵利军提前一周就扎进资料堆,对照设备图纸、检修规程,编写出设备验收标准。在发电机抽转子作业中,赵利军更是全程“钉”在现场。转子重达百余吨,起吊、平移、就位的每一个步骤都充满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作业前,他组织召开专项技术交底会,详细讲解相关事项,并编写应急预案,作业中,他时刻注意着转子的平衡状态,经过4个多小时的连续作业,转子终于平稳回装。
以“干”破难,做技术攻坚的“排头兵”
#4机组电动给水泵组运行多年,此前多次小修都未能彻底解决振动超标问题,面对这一“硬骨头”,赵利军主动牵头成立技术攻坚小组,对照泵组的结构图纸,逐一拆解零部件进行检查。“赵工不仅能解决问题,还总能教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攻坚小组的青年员工赵远鑫说,在解决泵组振动问题的过程中,赵利军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大家从“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方案制定—效果验证”的逻辑链条出发,一步步找到问题的关键,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青年员工们受益匪浅。

以“传”赋能,做青年成长的“引路人”
“一个人的技术再好,也撑不起整个团队的发展。只有把年轻人带起来,才能让我们的技术力量越来越强。”赵利军始终把“传帮带”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他将大修现场作为“教室”,把检修设备作为“教材”,通过“现场教学+实操演练+问题研讨”的方式,让青年员工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初级点检员赵晓炜是去年刚入职的大学生,刚开始接触等级检修工作时,面对复杂的设备结构和精密的检修工艺,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赵利军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助赵晓炜制定了阶段性的学习计划,还每天带着他到现场熟悉设备、讲解技术要点。为了让“传帮带”更有针对性,每天晚上检修工作结束后,汽化专业都会组织青年员工围绕当天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检修经验和心得体会。截至目前,他已在大修现场开展专项技术培训18次,培训青年员工60余人次。
在清水川能源公司,像赵利军这样的“技术脊梁”还有很多,他们扎根一线、默默奉献,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责任与荣光,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