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红色教育培训学习体会

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运行第一党支部马晓娜

【发布时间: 2018-01-17 17:04:03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很荣幸参加了能源公司党委组织的红色教育培训,作为一个党龄八年的党员,荣幸踏入革命圣地,学习先辈们革命事迹,重温入党誓词,收获了难以忘怀的精神财富,既是一次党性教育,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六月正值井冈山地区梅雨季节,连天阴雨。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燎原星火、红色圣地”满眼的绿色映衬着红色的土壤,这是一片红色政权蓬勃发展的土地,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新篇章。透过种种,可以想象我们党的先辈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革命,峭壁千仞,山路崎岖,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声震天,残留的战壕,屹立的炮台和碑文,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英勇事迹。在这片革命的圣地里到处都有感人的革命事迹:师长献盐,占地救护,曾志送子,特别是曾志同志的事迹感人泪下,她坎坷一生以及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时,我心中升腾起的是无比的崇敬与敬仰。井冈山时期她曾任小井红军医院负责人,前两任丈夫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三个孩子或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作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是她无情吗?是她不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吗?不!是她心中那份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支撑着她,支撑着她瘦弱的肩膀承载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人生的生离死别。解放后作为中组部副部长的曾志,坚持原则,从未为子女谋取过任何私利。战争时期留在井冈山的长子石来发,在24年后才与亲生母亲曾志相见,当时以为找到了作为高官的母亲,再也不用务农了,可是曾志却说“毛主席的儿子都去朝鲜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井冈山务农呢?” 她用朴实无华诠释着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守,用低调内敛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博大情怀和矢志不渝。是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女红军战士。一座座雕塑仿佛让人回到了那时候,真想着自己能去做点什么就好了,在那个艰苦的时期,我们党的同志和人民团结共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胜利。
从参观革命博物馆到瞻仰烈士陵园,从重走朱毛挑粮小道到黄洋界哨口,从印象井冈山的实景演出到红歌演唱的背景故事,有太多的细节触动着我,感染着我,震撼着我,使我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由空洞的口号转变为切肤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深刻的感悟。 在那个艰苦的时期,是他们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所凝炼、铸造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对于我们这些肩负历史改革重任,加快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梦的新一代人来说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人们普遍存在信仰危机甚至信仰缺失,只有通过学习革命斗争史,通过“两学一做”来汲取更多的精神动力,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明晰价值取向,全面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才能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虽然井冈之行短暂,但却是我的一次寻根之旅,补钙之行。在今后的工作中笃定弘扬井冈山精神,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党性,践行党员党章,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以井冈山精神时时警醒,时时鞭策,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报国报民的愿望,不愧于先烈遗志,不愧于党旗下的誓言。